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太 陽 房 子----- 讀書心得

      201104

人類自從懂得使用動力,來改善生活, 雖然僅僅一兩百年的事,但是人們對動力能源的需求,快速的增加,不論生活上的衣,食,住,行都依賴動力能量,來協助進行。尤其轉化的電力,從工業生產,到人們生活起居,無處不使用電動力運作,而電動力的來源,不是一般個人所能生產取得,必須要公共電動力之供應,才能持續源源不絕。 公共電動力的生產,幾乎都是要由政府負責承擔,或大財團法人組織經營。隨著經濟發展,現代化的追求,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每個國家對電動力的供應,無不想盡辦法來應付不斷增長的需求。 但是生產電力的方法雖有很多,如有使用煤礦的火力發電,使用水庫蓄水的水力發電,使用化石燃料的石油發電,到運用核子能發電的核能電廠等,都是歷年來發電的主要方法,然而各種能源發電,都有它的限制和外部效果。如煤礦`,石油的耗竭,成本價格上升。 石化燃料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像空氣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酸雨現象,溫室效應與引導氣候變遷。 甚至核能電廠的事故,引發幅射擴散的驚慌。都是確定的事實,也是現代人們的困擾。 在各種研發有效的替代能源裡,被認定太陽能,是一種最良好的未來能源希望。 因此近幾十年來,太陽能的研究開發,是科技上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太陽能,是取之不竭的能源。 依據分析統計,每天照射在地球表面的太陽能,是全世界能源所需的三千多倍,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地方,鋪上長寬各為700公里的太陽光電板,就足以供應全世界的能源需求,一般來說,太陽能使用,分為太陽熱能與太陽光電兩種形式。 太陽熱能是用集熱板,將太陽光轉換成熱能使用。而太陽光電,則是用矽晶片,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電能。太陽能集熱或太陽光電系統,所能產出的能源量,一方面受所在環境影響,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但無論如何,在我們地球上,太陽能無所不在,每天日出日落,日照大地。如果我們能真正研究技術上的突破,並確實力行,太陽能,也是我們所在世界最初與最後的能源。

 [太陽房子] 是一本以親身體驗觀察,來解說在當前全球能源危機中,已有一些專業人員,進行新能源方向。 並配合居家環境的設計規畫,真正運用太陽能源,來改善生活環境,並有明顯的效果。 著作者 胡湘玲女士,是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科技社會學博士,亦曾任教於德國。但是她真心關懷大地環境,對再生能源與節能建築,為社會發展的趨勢,有很大的期待與興趣。特別再背起行李,重還十年前,在德國求學時候的舊地重遊,回走時光,兩相對照。 從綠鳥的太陽新故鄉---自由堡 開始,轉三十年戰後的陽光生活---明斯特。到陽光很政治的普魯士政治中心---柏林。 至工業大城魯爾區 等各地區。 一路從新體會其間的變化。 作者並無建築科系背景,也無光電領域專長,但她從應用生態的角度,切入觀察。細細描述,太陽能光電設計的新建築,在德國的一些城市,逐步展開,文圖照片並茂,顯示其建造效果。 雖然著作中,有些較專門的建築設計名詞,或統計數據,不易充分瞭解,但配合圖片和流暢解說,使人能深深品味與體會。 尤其書中附解說,太陽能使用內涵,與相關知識,能對全書內容相互對應。會令讀者受益良多。 作者走訪德國幾個城市,它們都同時進行,相關太陽能建築設計起造,也投入實際生活圈,更能塑造綠化環境,減少污染的效益。  德國是一個科技先進國家,它們有前瞻性思考,也有行動執行能力,事實求是的精神,值得大家景仰。如德國 [ 再生能源法] 的 訂定施行,為國家能源政策,指向一條令人欽佩大道。也是全世界各國應效法努力的指標。

[太陽房屋] 是一本好書,閱讀後感到收獲良多,感覺跟作者一起,旅遊現代德國先進的太陽能建築城市。 感受他們生活的環境,與愉悅的心境。其實任何事情,只要有心,踏實去做,總會有成效。 雖然有些事,是大環境,或大政策趨向。不是個人能力所著力,但只要大家建立起,新思維和新觀念。 應是可以去影響與改變環境。太陽能源的取代現有各種能源,已經開始,而且也是能夠實現的方向。 從本書的關點與結論,是開源,節流,環保,舒適與健康,應該是現在人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我想也是我們要努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