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2011 . 10
早年我喜歡登山, 有一群同好, 常在假期規畫爬山. 臺灣的高山峻嶺, 也爬過不少, 所謂三尖五嶽, 大山小嶺, 還有三千公尺以上的大山, 確也征服了幾十座. 記得從合歡山賞雪開始, 接觸登山的感覺. 那時年輕力壯, 又有興趣, 常響往登高山的樂趣. 臺灣得天獨厚, 有幾條南北縱貫的大山脈, 從平地到高山, 僅幾十公里路程. 許多登山口, 幾個小時就可到達, 非常方便. 尤其近年來, 政府有關單位, 也重視大眾登山的需求, 與高山森林維護的必要, 進行各種配合設施, 如登山避難小屋, 或高山健行, 登山步道, 讓有興趣登山大眾, 許多方便. 當前有許多人, 對登山健行, 來維持體能健康活動, 熱烈響應參與, 是一件可喜的事. 但是不論大山小嶺, 過度的使用, 如果沒有好好養護, 可能對山區環境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好在臺灣高山, 每年會有下雪封山禁行, 有自然回復生機機會. 可是一般健行小逕步道, 會在不斷使用下, 造成損毀傷害. 如何對臺灣美麗山林美景, 維持永續發展, 確實需要參考借鏡, 國內外已有的可行良好方案與做法, 讓政府與有能力的公益社團, 和喜好登山健行的大眾, 共同來推動維護, 希望我們的山林環境, 永續長存.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尋找夢幻步道的旅程] 是作者徐銘謙, 為尋找美麗理想夢境, 單獨一個人, 前往參加北美洲 [阿帕拉契山徑] 之旅的詳實過程記錄, 與切身體會的記敘. 細細道來,仿如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參與路徑義工開始, 以一個全無任何經驗的素人, 摸索探討在陌生異國地區, 跟隨義工團拿起工具, 在山林野地, 艱苦勞作, 體會見識他們, 對山林環境的用心維護方法與內在精神. 並以流暢的文筆, 記述所見所聞, 與蒐集的歷史背景, 和有關阿帕拉契山脈, 古來原住民生存的脈絡和已沒入歷史的人. 還有許多國家公園的發展過程, 也可感覺到作者, 對生態環境, 那種悲天憫人的心意. 每項訴水流說都那樣貼切, 感人心境. 以一個女孩子來說, 那種勇氣, 毅力, 耐力和執著, 細心, 確實令人敬佩 .更讓人感同身受那種對生態環境的關懷.
阿帕拉契山徑, 位於美國東岸, 全長約 3500公里, 從美國境內, 往北到加拿大. 從山脈延伸到海邊, 路線也隨著修整, 而不斷擴充. 山徑的維持, 是由 37個山徑俱樂部, 協會, 無數人次的步道志工, 參與步道工作, 共同維護. 這是一條地球上, 由志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 它不用工程發包方式, 不一靠政府, 是由有心志工, 社團, 及完成全程山徑健行者, 或響往山徑慕名者, 投入心力, 分段逐步修護. 以自然工法, 用上乘美學, 不留痕跡地做出來, 不管參與修護者, 山徑步道使用者, 都能感受到山徑的自然親切 .作者以學習 [ 像山一樣思考] 的理念, 發願去尋找 [山怎麼思考] , 毅然前往阿帕拉契山, 親身體驗山徑步道.當她述說, 在阿帕拉契山徑健行時, 傾聽林間鳥語透露的迅息, 在彎腰修整步道時想想水流說了什麼話, 在開闢新步道的時候, 觀察山椒魚與樹根傳遞的啟發, 修屋頂,蓋新橋,釘釘子, 敲石頭的時候, 打開所有的感官, 試著理解每座獨特的山怎麼思考, 我們在它們身上的所作所為. 其實在整本書裡面, 告訴我們, 維護山林生態, 不必大張旗鼓. 只要簡單, 有規畫, 尊重大自然原有的材料, 和結合永續生存的理念. 以做過不留痕跡工法, 要自然隱密,才是上乘的工法. 這些是我們當前, 臺灣的山林步道工程要學習的重點. 工程不是愈明顯愈好, 改變要讓人看得出來才叫做 [ 建設] 的觀念 .
細讀這本書, 以一個對登山健行有濃厚興趣的人, 深感溫心. 好像我也親自參與他們的行程, 不論當義工修護步道, 或背起行囊健行, 都可切身感受. 尤其對步道修護志工制度的方法和步驟, 應該是最值得我們現在, 各種義工團體學習借鏡的方向. 在臺灣登山或山嶺健行, 機乎都是設定一個標的, 去登頂或達到目的地, 就算完成. 很少人會有心關懷步道過程如何, 以及瞭解關懷所走的路徑, 是誰在維持修護, 反正我能使用就好, 這確是一種很自私的觀念. 沒有人來提醒, 參與維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 但是阿帕拉契山徑的維修, 卻能號召各地男女老少的投入參加, 真令人感動 . 我在想, 如果我們環保媽媽的工作方向, 也可借鏡他們的做法, 先研究設定工作目標, 訂定明確施行範圍, 作分段完成做法,並召集有心志工, 分期參與, 時間不必太長. 以結合在地義工興趣和成就感, 讓參與志工能長期交替, 顯示成果. 以現在社會上眾多退休人員, 大多有個別專長, 和自我時間. 如能號召他們, 來共同參與環境工作, 確實是一大力量. 像阿帕拉契步道修護工程步驟, 先提出工作計畫, 並依各工作需求, 決定優先順序與工作時間, 做好後勤支援跟籌備工作, 然後召集義工來現場工作. 這個方法程序和概念,是值得我們學習 .